血小板渗透脆性测试




信息概要
血小板渗透脆性测试是第三方检测机构针对血小板功能开展的重要检测项目,主要通过观察血小板在不同浓度低渗溶液中的破裂情况,评估其对低渗环境的抵抗能力。该测试是诊断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其结果可辅助临床制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评估术前出血风险及监测术后出血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检测项目
血小板渗透脆性试验:通过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液,检测血小板破裂的最低浓度,反映血小板对低渗环境的抵抗能力。
血小板计数: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单位体积内血小板数量,辅助判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
血小板压积:由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计算得出,反映血小板总体积占全血体积的比例。
平均血小板体积: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血小板大小分布,提示血小板生成及破坏情况。
血小板分布宽度: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计算血小板大小变异系数,反映血小板大小异质性。
大型血小板比率: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统计大型血小板(直径>12μm)占总血小板的比例,提示血小板生成状态。
血小板黏附试验:采用玻璃珠柱法或旋转玻璃管法,检测血小板黏附于异物表面的能力,评估血小板初期止血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采用比浊法或阻抗法,检测ADP、胶原等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释放试验: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小板释放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等物质,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或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的表达量,该蛋白是血小板聚集的关键受体,其缺乏或功能异常可导致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或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的表达,该复合物参与血小板黏附过程,其缺陷可引起巨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因子Ⅲ有效性试验:通过凝血时间测定,检测血小板表面因子Ⅲ的促凝血功能,反映血小板参与凝血的能力。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β-TG水平,该物质由血小板释放,其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PF4含量,PF4主要来自血小板α颗粒,其水平升高反映血小板活化。
血栓烷B2(TXB2)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TXB2水平,TXB2是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其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该物质是前列腺素I2的稳定代谢产物,与TXB2平衡,其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P-选择素)的表达,CD62P由血小板α颗粒释放,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3的表达,CD63存在于血小板溶酶体膜,其表达升高提示血小板脱颗粒活化。
血小板ATP含量测定: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血小板内ATP水平,ATP是血小板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异常提示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钙流检测:采用荧光探针(如Fura-2)负载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术或荧光显微镜检测胞内钙浓度变化,反映血小板活化的信号转导过程。
血小板膜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检测:采用Annexin V荧光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S暴露情况,PS是磷脂酰丝氨酸,其暴露提示血小板凋亡或活化。
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TSP水平,TSP由血小板释放,参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过程。
血小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中PAI-1活性,PAI-1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其水平异常与血栓形成相关。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ECAM-1的表达,PECAM-1参与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其异常与血管损伤有关。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PDGF水平,PDGF由血小板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的作用,其水平异常与纤维化疾病相关。
血小板氧化应激标志物(8-OHdG)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小板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提示血小板氧化应激增加。
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抗GPⅡb/Ⅲa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抗体,该抗体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致病因素。
血小板补体C3b受体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3b受体(CR1)的表达,CR1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其异常与免疫性疾病相关。
血小板黏附率测定:采用玻璃珠柱法或旋转玻璃管法,计算血小板黏附于玻璃珠或玻璃管的比例,量化血小板黏附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阻抗法):通过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电极检测血小板聚集引起的阻抗变化,量化血小板聚集功能,适用于全血标本。
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评估药物疗效。
检测范围
新鲜静脉血标本,EDTA抗凝血标本,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肝素抗凝血标本,血小板浓缩液标本,冷冻血小板标本,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标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标本,血小板无力症患者标本,巨血小板综合征患者标本,血栓性疾病患者标本,出血性疾病患者标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标本,白血病患者标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标本,肝硬化患者标本,尿毒症患者标本,糖尿病患者标本,高血压患者标本,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标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标本,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标本,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标本,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者标本,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患者标本,获得性血小板疾病患者标本,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标本,术后出血监测标本,输血前血小板功能检测标本,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标本,化疗后血小板功能评估标本,骨髓移植后血小板功能监测标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标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标本,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标本。
检测方法
血小板渗透脆性试验:采用梯度浓度(0.4%~0.8%)的低渗氯化钠溶液,与血小板悬液混合后孵育,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分光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破裂的最低浓度,反映血小板对低渗环境的抵抗能力。
全血血小板计数: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通过电阻抗法或光散射法计数单位体积(μL)内的血小板数量,是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常规检测方法。
血小板压积测定:由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计算得出(血小板压积=PLT×MPV×10⁻⁶),反映血小板总体积占全血体积的比例。
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光散射或电阻抗技术,分析血小板大小分布,计算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PV增大提示血小板生成活跃或破坏增加。
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计算血小板大小的变异系数(RDW),反映血小板大小的异质性,RDW增大提示血小板大小不均。
大型血小板比率测定: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统计直径>12μm的大型血小板占总血小板的比例,大型血小板比率升高提示血小板生成活跃(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黏附试验(玻璃珠柱法):将全血通过装有玻璃珠的柱子,血小板黏附于玻璃珠表面,计算黏附后血小板减少的比例(血小板黏附率=(黏附前血小板数-黏附后血小板数)/黏附前血小板数×100%),反映血小板黏附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将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诱导剂(如ADP、胶原)混合,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浆浊度变化,计算血小板聚集率(聚集率=(PRP浊度-聚集后浊度)/PRP浊度×100%),是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经典检测方法。
血小板释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收集血小板激活后的上清液,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β-TG、PF4等释放产物的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分析,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测(流式细胞术):用荧光标记的抗GPⅡb/Ⅲa抗体染色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细胞比例及荧光强度,反映GPⅡb/Ⅲa的表达量,用于血小板无力症的诊断。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检测(免疫荧光法):使用荧光标记的抗GPⅠb、GPⅨ或GPⅤ抗体染色血小板,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观察荧光表达,用于巨血小板综合征的诊断。
血小板因子Ⅲ有效性试验(凝血时间法):将血小板悬液与正常血浆混合,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检测凝血时间,若凝血时间延长,提示血小板因子Ⅲ功能异常。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ELISA法):将血浆样本加入包被有抗β-TG抗体的微孔板,与酶标记抗体结合,通过底物显色反应定量检测β-TG水平,其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测定(ELISA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包被抗PF4抗体,加入血浆样本和酶标记抗体,通过显色反应定量检测PF4含量,其水平升高反映血小板活化。
血栓烷B2(TXB2)测定(放射免疫法):将放射性标记的TXB2与血浆中的TXB2竞争结合抗TXB2抗体,通过放射计数定量检测TXB2水平,其升高提示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测定(ELISA法):使用抗6-Keto-PGF1α抗体包被微孔板,加入血浆样本和酶标记抗体,通过显色反应定量检测6-Keto-PGF1α水平,其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检测(流式细胞术):用荧光标记的抗CD62P抗体染色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阳性血小板的比例,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检测(流式细胞术):使用荧光标记的抗CD63抗体染色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阳性血小板的比例,CD63是溶酶体膜标志物,其表达升高提示血小板脱颗粒活化。
血小板ATP含量测定(生物发光法):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体系,检测血小板内ATP与荧光素反应产生的光信号强度,定量ATP含量,反映血小板能量代谢状态。
血小板钙流检测(荧光探针法):用Fura-2/AM荧光探针负载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术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小板活化(如ADP诱导)时胞内钙浓度([Ca²⁺]i)的变化,反映血小板活化的信号转导过程。
血小板膜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检测(Annexin V染色法):Annexin V是PS的特异性结合蛋白,用荧光标记的Annexin V染色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阳性血小板比例,反映血小板凋亡或活化状态。
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测定(ELISA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包被抗TSP抗体,加入血浆样本和酶标记抗体,通过显色反应定量检测TSP水平,其异常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关。
血小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测定(发色底物法):将血浆样本加入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的反应体系,通过检测纤溶酶降解发色底物产生的吸光度变化,定量PAI-1活性,其升高与血栓形成相关。
检测仪器
血液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200),流式细胞仪(如BD FACSCanto),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仪,放射免疫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生物发光检测仪(如Berthold Centro LB 960),凝血分析仪(如Siemens CA1500),荧光显微镜(如Olympus BX53),离心机(如Eppendorf 5810R),电子天平(如Mettler Toledo XS205),移液器(如Eppendorf Research Plus),恒温培养箱(如Thermo Scientific CO2培养箱),超低温冰箱(如Thermo Scientific -80℃冰箱),自动生化分析仪(如Roche Cobas 800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须知
1、周期(一般实验需要7-15个工作日,加急一般是5个工作日左右,毒理实验以及降解实验周期可以咨询工程师)
2、费用(免费初检,初检完成以后根据客户的检测需求以及实验的复杂程度进行实验报价)
3、样品量(由于样品以及实验的不同,具体样品量建议先询问工程师)
4、标准(您可以推荐标准或者我们工程师为您推荐:国标、企标、国军标、非标、行标、国际标准等)
5、如果您想查看关于血小板渗透脆性测试的报告模板,可以咨询工程师索要模板查看。
6、后期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支持,完整的售后保障
以上是关于【血小板渗透脆性测试】相关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工程师提交您的需求,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
荣誉资质

实验仪器

最新阅读
新闻动态
- 09-26· 荣誉资质
- 05-08· 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介
- 04-25· CMA检测资质以及营业执照
- 03-20· 停止商标侵权、恶意竞争行为告知函
- 07-19· 经营信息变更通知书
实验仪器
- 05-17· 总有机碳分析仪
- 04-27· 智能电磁振动试验台
- 04-06· 电液伺服动静疲劳试验机
- 01-27· 100吨万能试验机
- 01-18· 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